2021-11-10 12:00:02 84381
日本是世界發達國家,也是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日本歷來就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便實現99.8%的全民識字普及率,其后,日本更是加大力度開展教育改革,積極探索適合自身教育的模式,并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尊重教育的風尚徹底涌現,各個行業領域都迸發出充滿活力的人才。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日本已經培養出2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雄踞亞洲第一。
日本人連年斬獲諾獎,離不開日本政府對基礎研究長期穩定的支持。早在1995年,日本國會就通過了《科學技術基本法》,其后制定了多個5年計劃;2017年1月,日本內閣審議通過了《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2016—2020)》。該計劃提出,未來10年將把日本建成“世界上最適宜創新的國家”。
而2021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第6次《科學技術?創新基本法》,進一步指出“通過全面系統地推進與促進科學技術?創新創造相關的措施來提高日本的科學技術水平和促進創新的涌現,從而為日本經濟社會的發展、提高人民福祉以及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日本政府和企業非常重視對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根據第6次《科學技術?創新基本法》,日本計劃在2021-2025年的5年時間里,對政府的研究開發投資約30兆日元、對民間的研究開發投資約120兆日元(2020年日本的GDP為538.7兆日元),其科研經費占GDP的比例也是位居世界前列。大學的研究經費雖然在整個科研經費中的占比不足20%,但是,其結構與企業和其他科研機構卻是完全相反,基礎研究經費超過一半以上,而基礎研究正是無限接近諾貝爾獎的溫床。
日本人的諾獎得主大都出自于大學的教授,這與大學科研評價少受急功近利模式的影響有關。日本的研究型大學始終把目光投向世界前沿,并把它與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日本的大學教授在從事科研的過程中,自由度也相當高。因為大學教授的科研計劃,并不是由政府直接參與管理、評審,而是由專業機構進行。獲得計劃資助的學者,需要認真開展研究,研究成果不是由行政部門評定,而是由學術同行評價。同時大學一流的實驗條件也為科研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當然,日本的學者大都視野開闊,注重國際交流從而了解各自領域最新的研究動向,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此外,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也是令人敬佩的。所謂“工匠精神”,就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并且將這件事做到極致。
日本研究人員始終如一的勤奮刻苦和堅韌不拔的工作精神,是他們能在很多領域迅速追趕歐美發達國家甚至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日本研究人員自由獨立研究也是研究領域不斷出成果的關鍵。日本的大學教授和研究所人員申報課題的渠道和形式,實際上是課題注冊制,不必層層審批,一定份額的經費就很快撥下來,保障其數年的研究。
日本的教育制度
每年都有眾多的學生選擇去日本留學,也有許多人選擇在日本長久居住和生活。在此,追創留學向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日本的教育制度。
一、日本教育的歷史
日本的教育制度起源于701年(大寶元年)頒布的《大寶律令》,起初僅僅只是教育貴族和武士階級人士,從江戶時代開始擴大到平民百姓,慢慢地日本人有了相當高的教育水平和大眾文化。當時估計男子識字率達到50%,女子也達到20%,在大城市例如江戶和大阪更高,遠高于當時的許多國家。當時寺廟和神社為每個人提供閱讀、寫字和算術課程,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18世紀開始興起的“寺子屋”。當時估計有1.4萬間學校和75萬名學生。歐洲列強在19世紀來到日本時相當驚訝,他們認為沒有工業革命的話,這一切是不可能存在的。
(寺子屋的學子和女教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日本陸續開始普及6年小學、3年中學校(初級中學)的9年制義務教育。1970年開始普及高等學校(高中)教育,在20世紀末,大學教育也開始逐步普及。到了21世紀,日本將教育大眾化逐步邁向重點發展研究生教育,國民終身教育則是日本教育在這個時期的新亮點。
二、日本教育的體系
如上圖所示,日本教育體系分為初等教育、前期中等教育、后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每個階段包含不同的學歷。在日本,通常從4月到第二年3月為1學年,少數也有采用秋季入學制度的學校。高等教育機構多數采用學期制。
每年通常有3次假期,即夏季假期(7月下旬~9月上旬)、冬季假期(12月下旬~翌年1月上旬)和春季假期(2月~3月)。
來看看日本各教育體系的具體內容——
1、初等教育:小學
日本的小學課程注重智力和道德觀念的發展,同時也十分重視讓兒童親近自然并培養兒童的自立精神。日本的小學并不會片面強調知識傳授,而是特別強調兒童的生活經驗。公立小學按居住地就近入學,私立小學可以跨區域入學,但必須參加小學的入學考試??荚噧热菀话銥椋汗P試、按指示行動、行動觀察(小組活動)、口試、繪畫/手工、運動測試、音樂/律動、家長面試等。根據小學不同考試科目也不同。一般要提前半年到1年開始準備入學考試。為了合格,日本也有許多針對私立入學入試的補習班,費用約在每月3~10萬日元之間。
日本全國的小學大部分都是公立小學,學費免費但教材費、伙食費、服裝費、校外活動等需要自費,每年平均費用大約32萬日元,公立小學只要完成小學課程即可授予小學畢業證。
私立小學由于不屬于義務教育,學費都是學校自由制定,每年平均需要約160萬日元,另外還要支付約2~3萬日元不等的入試費用及約10~50萬日元的贊助費。私立小學的入學考試難易度根據學校也相差很大。
以2021年為例,慶應義塾幼稚舍(慶應義塾大學附屬小學)的報名人數為1751人,錄取142人,錄取率為8.1%;早稻田實業學校初等部(早稻田大學附屬小學)的報名人數為1228人,錄取108人,錄取率為8.8%。
人們之所以對名牌私立小學趨之若鶩,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這些小學都是名牌大學的附屬學校,有內部直升制度,相當于只要進入了小學就有很大機會升入名牌大學。這對于家長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魅力,不過由于私立小學不屬于義務教育,如果學生表現較差則有可能會被退學。
2018年度日本小學的學習費用總額(單位/日元,引用至日本文部科學省2018年度調查資料)
2、前期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學校、中學
日本從中學開始就十分重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很多學校動員了近乎全校的教師參加到課外俱樂部活動的指導之中,如全國棒球賽、足球賽、全國學生與兒童發明展等成為全體國民關心的盛事。日本也設立一些校外教育機構(如青少年之家等),旨在擴大青少年的視野。企業也熱衷于舉辦各種科技方面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這一切制度或措施都有助于學生形成廣泛的興趣愛好,為未來的事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日本全國90%的初中為公立學校,部分城市建立了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將小學與初中相結合。
公立初中和私立初中的學費也相差較大,參考如下(單位/日元):
2018年度日本初中的學習費用總額(引用至日本文部科學省2018年度調查資料)
私立初中和公立初中的學生如果想繼續升學,必須參加高中的入學考試。高中的入學通常由三個因素決定:
?。?/span>1)入學考試
?。?/span>2)面試
?。?/span>3)初中成績
這其中,入學考試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可能決定了學生未來高等教育的位置甚至是多年后的職業生涯。每年1月到3月之間,學生通過參加目標高中的入學考試來決定是否能夠升入高中。主要考試內容包括:日語、數學、科學、社會學和英語。準備考入公立高中的學生需要參加由省級教育委員會(對學校具有管轄權)制定的標準考試。如果學生考試失敗,通常會選擇申報私立高中。與公立高中不同的是,私立高中通常自行設置考試問卷。雖然全日本范圍內接近3/4的高中是公立學校,但是近些年進入私立高中的學生比例逐漸增加。
初中教育在日本非常重要,考試成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是否會被優秀的高中所接受,進而進入頂級的大學。
3、后期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學校、高中、高等專修學校、高等專門學校
在經過9年義務教育之后,學生可以選擇進入高中(一個被日本廣泛認為最吃力的階段)。雖然日本的高中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但是選擇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比例極其高,因為在高中的表現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未來接受高等教育和獲得良好工作的機會。
日本的高中非常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學校除了一些固定課程之外,也會設置許多個性化的選修課程。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服務,也開展了許多課外教育活動并要求學生必須參加一定的社團活動。
日本的高中也分國立高中和私立高中,其學費參考如下(單位/日元):
2018年度日本高中的學習費用總額(引用至日本文部科學省2018年度調查資料)
日本也有許多著名的高中,其中以每年培養出眾多考入難關大學(頂尖大學)的幾所高中最為出名,包括:
(1)男子御三家【開成?麻布?武蔵】
?、匍_成(開成中學校?高等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知性、自由、誠實穩健的性格。前身為1871年由佐野鼎創立的共立學校,1895年校名變更為“開成”。
所在地:東京都荒川區西日暮里4-2-4
官網:開成中學校?高等學校
?、诼椴迹椴贾袑W校?高等學校):擁有自由闊達的校風,注重自主自由的精神。前身為1895年由江原素六創立的麻布尋常中學校,1899年變更為當下校名。
所在地:東京都港區元麻布2-3-29
官網:麻布中學校?高等學校
?、畚涫i(武蔵高等學校中學校):該校通過培養學生進行自我調查、自我思考從而為學生終身進行理性探索而奠定基礎。1922年作為日本最初的7年制高中由財團法人根津育英會創立,1949年設置了初中部。
所在地:東京都練馬區豐玉上1-26-1
官網:武蔵高等學校中學校
?。?)女子御三家【櫻蔭?女子學院?雙葉】
①櫻蔭(櫻蔭中學校高等學校):該校重視培養學生“感恩與學習”的精神,培養具備品行和學識兼優個性的學生。1924年由東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現御茶水女子大學)的同窗會組織櫻蔭會的會員創立。
所在地:東京都文京區本鄉1-5-25
官網: 櫻蔭中學校高等學校
?、谂訉W院(女子學院中學校?高等學校):在自由校風之下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1870年由美國長老教會傳教士Julia Sarah Carothers創立。
所在地:東京都千代田區一番町22-10
官網:女子學院中學校?高等學校
?、垭p葉(雙葉中學校?高等學校):以天主教精神為基礎實施全民教育的學校。前身為1975年由Saint Maur修道會會員設立的筑地語言學校。1909年,初代校長Mer Sen Terrace創立了雙葉高等女學校。
所在地:東京都千代田區六番町14-1
官網:雙葉中學校?高等學校
(3)其他御三家
男子新御三家:駒場東邦中學校?高等學校、海城中學高等學校、巢鴨中學校?高等學校
女子新御三家:豐島岡女子學園中學校?高等學校、鷗友學園女子中學高等學校、吉祥女子中學?高等學校
神奈川御三家:榮光學園中學高等學校、圣光學院中學校?高等學校、淺野中學校?高等學校
關西御三家:灘中學校?高等學校、LASALLE中學校?高等學校、愛光中學校?高等學校
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教育都是家庭的重要支出,這里面列舉4種情況,在日本從幼兒園3歲開始到高中畢業為止15年的學習費用總額,參考如下(單位/日元):
4、高等教育: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短期大學、大學、大學院
日本高校注重特色發展,辦學形式靈活多樣。從管理體制來看,日本高校分為國立、公立、私立,其中私立高校占很大比重,這大大調動了地方辦學的積極性,同時也保持了學校的競爭力。從辦學體制來看,建立了多層次多類別的辦學體制,如本科、研究生、短期大學、專門職大學、專門職大學院等。從辦學特色來看,鼓勵高校進行特色發展,建立了一批有特色的高等院校。
?。?/span>1)專門學校
專門學校是日本教育體系中特有的高等教育機構,是一種設置了專門課程的專修學校。課程密集,有專業的師資任教,旨在培養專業性高、實踐性強的人才。
在日本的法律上,專門學校和短期大學具有同等的學歷地位,相當于中國的??茖W院。正常修完2年制課程后,可以獲得“專門士”學位。修完4年制課程,可以獲得“高度專門士”學位。在日本取得相應學位后,學生即可在日本就職。
“專門士”學位不僅日本社會普遍認可,世界各國的政府也大多認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學位暫時還未得到中國政府的認可。
?。?/span>2)高等專門學校
高等專門學校是包含后期中等教育在內的5年制技術??茖W校,目的是培養具有高度實踐經驗的中級技術人才,在1962年為適應工業振興的需要而創立。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實施普通高中教育和專業教育。以機械、材料、電氣、電子、工業化學、生物、建筑學、造船、信息學、國際流通等學科為主,修完規定課程可獲得“準學士”學位。雖然學生畢業后便進入就業模式,仍有少量學生可以進入大學三年級繼續深造。
學校特點是五年一貫制(相當于中國的五年一貫制高職,通常稱五年制大專),普通課與專業課按楔形安排,學生較早接受專業教育,重視實驗與實習,重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span>3)短期大學
短期大學是日本在二戰后高考教育改革的產物。當時在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的直接干預下,日本同步進行政治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教育體制改革注定會遇到難題——例如,一些專門學校師資水平低且設備不足,達不到開設4年制本科大學的條件,這些無法升格的學校就將瀕臨倒閉。若把舊有的??茖W校勉強提升到本科學校,學校的設施標準就跟不上;但由于這些學校在當時培養職業的技術人才輸送到日本社會起到很大作用,廢除則會產生社會問題;因此日本教育委員會采用了美國人伊爾斯提出的引進美國短期大學制度的方案,建議文部省開設2年或3年制的暫行措施,承擔成人教育與四年制大學相銜接的新任務。
現在的短期大學中約42%屬于女子短期大學,也有部分短期大學附屬于大學之中,主要教授家政、文學、外語、教育、保健方面的內容,其學制通常為2年,而醫療技術、護士學科為3年制。學制為2年的短期大學,其畢業條件是必須在學至少2年并取得62個學分,而學制為3年的短期大學,其畢業條件是必須在學至少3年并取得93個學分。短期大學的畢業生會被授予“短期大學士”的學位,相當于副學士學位。
短期大學的教育重點是學習進入職場后能夠直接運用的技能,這種教育模式既滿足了日本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為日本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中等技術人才。
4)大學
日本的大學,以學術為中心,旨在廣泛傳授知識,教授和深入研究專業的學藝以及培養擁有智慧、良好品德和靈活思維并掌握擴展深化知識及運用能力的知識分子。
日本的大學包括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國立大學學科以信息科學、電子科學等為主,需要經費大力支持;公立大學學科以看護和經營、信息工學為主,針對當地經濟發展需求設定;私立大學學科以商學、旅游、英語等為主,理工科占比較少。據2020年統計,日本擁有國立大學86所,公立大學94所,私立大學618所,共計798所大學。大學學部的招生定員方面,國立大學為95528名,公立大學為31946名,私立大學為491396名,共計618870名。學生數量方面,國公立大學由于學校數量較少,加上招生嚴格和學費低廉,所以學生數遠遠少于私立學校。
在日本,日本學生考取大學是與“日本高考”息息相關的。自2020年開始,日本高考從“大學入試中心試驗”改革為“大學入學共通考試”。新考試更加注重學生的思考、判斷和表達能力。二者主要變化點如下:
日本是一個“學歷社會”,政府和大集團在招聘時會盡量選用名牌院校的畢業生,畢業的學校直接關系著就業機會。因此每年的日本高考也是一個激烈的競爭。不過對比國內高考的“一考定終身”,在日本考取大學擁有更多靈活自主的方式。一種是“一般選拔”,重視學科考試的選拔方式,錄取標準參考考生的大學入學共通考試、大學的個別入學考試的成績和其他評價指標;一種是“綜合型選拔”,重點考察考生的表達能力、意欲等綜合素質的評價,通過審核考生提交的資料并進行細致地面試,再參考學力測試的指標進行錄??;還有一種是“學校推薦型選拔”,對考生在高中期間的學習成果的評價及學校的推薦十分重視,錄取主要參考學校填寫的關于學力3要素評價的推薦信以及學力測試的指標。
日本民間雖然存在多種類型的日本大學排名,因其權威性和可靠性值得質疑,大部分時候,日本大學的排名都是參考英國機構泰晤士高等教育提供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日本大學排名。由于每年日本的大學綜合排名會有所變更,以下僅列舉排名靠前20所的大學名稱:
東京大學
京都大學
東北大學
九州大學
名古屋大學
北海道大學
東京工業大學
大阪大學
筑波大學
國際教養大學
國際基督教大學
廣島大學
早稻田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
一橋大學
神戶大學
上智大學
金澤大學
千葉大學
東京外國語大學
同時在日本國內,根據考試難度、學校所在地區及學校發展歷史、留學生考學等因素的共同點進行歸類,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大學群的叫法,比如“舊帝大“、”GMARCH“等。下面介紹一些經常出現的大學群:
*舊帝大:原本是指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帝國,在其本土和殖民地上的中心城市所建立的象征國家最高榮譽并具有濃厚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性質的,全國最頂尖的實施高等教育、從事科學研究的九所綜合性國立大學的統稱。包括建立在日本國內的7所帝大,在日本地圖上從北到南分別為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九州大學和二戰期間建立在韓國的首爾大學、中國臺灣省的臺灣大學。二戰后,本著消除軍國主義思想的目的,九所帝大的官方名稱中均被廢除了“帝國“二字,但其至今依然是著名學府。
*東京一工: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一橋大學、東京工業大學4所大學。這4所大學被譽為最難考的大學。除了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在世界范圍內都為人所知曉,一橋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分別被譽為日本文科和理科的最高峰。
*駅弁:原意是車站便當,這里指日本地方新制大學的俗稱,包括除舊帝大之外的主要國立大學。
北海道的駅弁大學——無。
東北的駅弁大學——弘前大學、巖手大學、秋田大學、山形大學、福島大學。
關東的駅弁大學——茨城大學、宇都宮大學、群馬大學、埼玉大學、千葉大學、橫濱國立大學、山梨大學。
中部的駅弁大學——新瀉大學、富山大學、金澤大學、福井大學、信州大學、岐阜大學、靜岡大學、三重大學。
近畿的駅弁大學——滋賀大學、神戶大學、和歌山大學
中國?四國的駅弁大學——鳥取大學、島根大學、岡山大學、廣島大學、山口大學、德島大學、香川大學、愛媛大學、高知大學。
九州的駅弁大學——佐賀大學、長崎大學、熊本大學、大分大學、宮崎大學、鹿兒島大學、琉球大學。
*5S:大學名字以羅馬字S開頭的5所地方國立大學。包括埼玉大學(Saitama),信州大學(Shinshu)、靜岡大學(Shizuoka)、滋賀大學(Shiga)、新瀉大學(大學簡稱“新大”的讀音Shindai)。
*STARS:大學名字開頭的羅馬字組合而成的5所地方國立大學。包括佐賀大學(Saga)、鳥取大學(Tottori)、秋田大學(Akita)、琉球大學(Ryukyu)、島根大學(Shimane)。
*舊六醫大:千葉大學、金澤大學、岡山大學、長崎大學、熊本大學、新瀉大學這6所大學,也有“舊六”、“舊六醫科大學”、“六醫大”的說法。
*金岡千廣:金澤大學、岡山大學、千葉大學、廣島大學4所大學。
*舊三商大:一橋大學、神戶大學、大阪市立大學這三所學校。他們被稱作舊三商大是因為他們的前身分別是東京商科大學、神戶商業大學以及大阪商科大學。
*筑橫千:筑波大學、橫濱國立大學、千葉大學這三所大學。
*電農名纖:電氣通信大學、東京農工大學、名古屋工業大學和京都工藝纖維大學這4所大學。
*東京六大學:指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立教大學和法政大學這六所加入了“東京六大學棒球聯盟”的學校。
*早慶:早稻田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早稻田大學是日本極負盛名的世界頂尖綜合研究型學府。1882年,伴隨“學問要獨立”的宣言,由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創立,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術機構之一。如今作為亞洲最著名的私立學府,早大兼容并包,在日本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領導先驅作用。慶應義塾大學也是日本極富盛名的世界頂尖私立綜合性大學,世界著名研究型學府,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日本社會公認的私立名門,素有“亞洲第一私立學府”之稱。
*早慶上理ICU: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上智大學、東京理科大學、國際基督教大學(ICU)。
*SMART:上智大學(Sophia)、明治大學(Meiji)、青山學院大學(Aoyama)、立教大學(Rikkyo)、東京理科大學(Tokyo)這5所大學。有時也會加上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共同組成ISMART。
*GMARCH:學習院大學(Gakusyuin)、明治大學(Meiji)、青山學院大學(Aoyama)、立教大學(Rikkyo)、中央大學(Chuo)、法政大學(Hosei)這6所大學。這幾所學校都是東京都內偏差值高的幾所私立大學,也是不少大手企業在招聘時篩選簡歷的分水嶺。
*東京五美:多摩美術大學、女子美術大學、東京造形大學、日本大學、武蔵野美術大學這5所東京都內的私立美術大學。
*關關同立:關西大學、關西學院大學、同志社大學、立命館大學這4所大學,是與關東的GMARCH相對應的關西的4所頂尖私立大學。
*日東駒專:日本大學、東洋大學、駒澤大學和專修大學這4所在關東圈私立大學中屬于第二梯隊的大學。
*成成明學:成蹊大學、成城大學、明治學院大學這3所私立大學。
*大東亞帝國:大東文化大學、東海大學、亞細亞大學、帝京大學、國士館大學這5所大學。
*成成明神獨國武:成蹊大學、成城大學、明治學院大學、神奈川大學、獨協大學、國學院大學、武蔵大學這7所大學。
*拓玉產大:拓殖大學、玉川大學、產業能率大學、大正大學這4所大學。
*愛愛名中:愛知大學、愛知學院大學、名城大學、中京大學這4所在愛知縣內的私立大學。
*名名中日:名古屋學院大學、名古屋學藝大學、中部大學、日本福祉大學這4所在愛知縣內第二梯隊的私立大學。
*產近甲龍:京都產業大學、近畿大學、甲南大學、龍谷大學這4所關西地區的中堅私立大學。
*外外經工佛:京都外國語大學、關西外國語大學、大阪經濟大學、大阪工業大學、佛教大學這5所關西的私立大學。
*攝神追桃:攝南大學、神戶學院大學、追手門學院大學、桃山學院大學這4所關西的私立大學。
*東京四工大:工學院大學、芝浦工業大學、東京電機大學、東京都市大學這4所以理工科為特長的位于東京私立大學。
*東京女子御三家:津田塾大學、東京女子大學、日本女子大學這3所東京私立女子大學。
*御三家SSK:椙山女學園大學(S)、愛知淑德大學(S)、金城學院大學(K)這3家名古屋的女子大學。
*關西女子大御三家:京都女子大學、同志社女子大學、神戶女學院這3所關西的女子大學。
*中東和平成立:中央學院大學、東京國際大學、和光大學、平成國際大學、立下大學這6所私立大學。
*文東立松:文教大學、東京經濟大學、立正大學、二松學舍大學這4所私立大學。
*北北秋琉室:北見工業大學、北海道教育大學、秋田大學、琉球大學、室蘭工業大學這5所大學。
*茶津本東:御茶水女子大學、津田塾大學、日本女子大學、東京女子大學這4所女子大學。
*圣清白フ:圣心女子大學、清泉女子大學、白百合女子大學、フェリス女學院大學這4所女子大學。
*神姫流兵:神戶國際大學、姫路獨協大學、流通科學大學、兵庫大學這4所大學。
?。?/span>5)大學院
日本的大學院,是指在日本的教育體系中,繼大學本科教育之后的更高層次、能夠為修完高等教育課程并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授予高級學位(修士、專門職學位、博士)的高等教育機構,相當于中國的研究生院,其分為前期和后期。大學院前期學制2年,相當于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在大學院前期畢業后,取得修士學位(相當于國內的碩士)。大學院后期學制3年,相當于中國的博士生教育。在大學院后期畢業后,取得博士學位。
在日本大學院當中經常提及的“研究生”與國內的研究生完全不同。在日本,“研究生”是一種制度。日本的“研究生”制度,是日本為外國留學生設置的一項政策。按照我們國內來講,則可以稱之為“研究院預科生)”。有以下幾個特征:
?。?/span>1)、研究生不是正規生,完成學業后是沒有學位的,從根本上相當于旁聽生。
?。?/span>2)、研究生的課程一般由導師來指定,旁聽專業課和研討會以及一些日語課程。
?。?/span>3)、研究生在學階段和老師的關系很重要,將來在參加修士考試的時候導師的作用很大。
?。?/span>4)、研究生由于不是正規生,一般不可以申請獎學金。
?。?/span>5)、研究生申請的也是留學簽證,享受一切留學簽證的待遇?!?/span>
伴隨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日本也仍在探討著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為應對少子化、老齡化現狀,以及保持世界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先進性戰略,文部科學省自2014年推出“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SGUP)”,推進大學以培養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和推動世界性研究為目標。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日本政府向“超級國際化大學”提供一定資金支持,加快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提升日本大學的國際競爭力與培養人才的國際通用性。
A類(頂尖型)中的成員,以進入世界排名前100位為目標,主要有13所:
大學名稱 | 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項目目標 |
北海道大學 | 世界開放,世界合作(世界に開かれ世界と協働) |
東北大學 | 向世界前30位頂級大學前進(世界から尊敬される三十傑大學ヘ) |
筑波大學 | 轉化型大學開展的高等教育與世界未來 (トランスボーダー大學が開く高等教育と世界の未來) |
東京大學 | 構筑東京大學的國際級校園(東京大學グローバルキャンパスモデルの構築) |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 | 面前全球健康水平提高的挑戰(地球規模での健康レベル向上への挑戦) |
東京工業大學 | 利用國際化建設時必須的管理改革,深化東京的技術和質量 (真の國際化のためのガバナンス改革によるTokyo Tech Qualityの深化と浸透) |
名古屋大學 | 助力可持續發展型世界的21世紀亞洲頂級大學 (21世紀、Sustainableな世界を構築するアジアのハブ大學) |
京都大學 | 構建日本門戶的京都大學(京都大學ジャパンゲートウェイ構想) |
大阪大學 | 世界首屈一指的創新型大學(世界屈指のイノベーティブな大學ヘ) |
廣島大學 | 百年后仍能在世界上大放異彩的大學(100年後にも世界で光り輝く大學に) |
九州大學 | 通過戰略性改革實現向未來前進的頂級國際化研究教育中心 (戦略的改革で未來へ進化するトップグローバル研究?教育拠點創成) |
早稻田大學 | 構筑開放性、多樣性、流動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網絡 (開放性、多様性、流動性を持つ教育研究ネットワークの構築) |
慶應義塾大學 | 憑借科學來提升地球社會的可持續性 (「実學(サイエンス)」によって地球社會の持続可能性を高める) |
B類(國際化牽引型)24所:
千葉大學 | 會津大學 |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 明治大學 |
東京外國語大學 | 國際基督教大學 | 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 | 立教大學 |
東京藝術大學 | 芝浦工業大學 | 岡山大學 | 創價大學 |
長岡技術科學大學 | 上智大學 | 熊本大學 | 國際大學 |
金澤大學 | 東洋大學 | 國際教養大學 | 立命館大學 |
豐橋技術科學大學 | 法政大學 | 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 | 關西學院大學 |
2021年6月3日,教育再生會議發表了“關于后疫情時期的新學習方式(第12次提案)”的提案。在第12次提案中,提及了未來將是全球趨勢,應該在5.0未來社會(1.0是“狩獵社會”、2.0是“農耕社會”、3.0是“工業社會”、4.0是“信息社會”,5.0社會有可能是“大數據社會”,也有可能是“元宇宙社會”)中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DX)。
根據第12次提案中的建議,未來教育行業將有兩個關鍵詞:“終身學習業務”和“外國人教育業務”。在終身學習業務中,會創造更多學習機會,讓學生和上班族都可以進行二次學習,比如上班族利用閑暇時間通過線上等方式進行二次學習。當下也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已經開發了眾多相關的學習課程?!锻鈬私逃聵I》指出,要積極接納優秀留學生,通過促進留學生就業、加強與歸國留學生的聯系等方式,加強與各國的友好關系。關于留學生的日語教育機會,日本將利用在線國際合作學習(COIL)計劃等在線學習,創造一個環境,讓實際訪問日本的外國學生可以安心地專注于學習。為此,日本將推動加強大學日語教育、與當地社區和企業互動、支持日常生活等活動。日本也將增加外國留學生與日本學生和當地居民的互動機會,并加強有關生活和生活的咨詢制度。這些教育改革肯定會給廣大外國留學生帶來更多的便利。追創留學也始終相信,赴日留學深造,對于拓寬留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提升綜合素質會有極大的幫助。
以上是關于日本教育制度的解析內容,僅供大家參考。如有錯誤也請指出,我們會及時更正。